某化工廠一臺大型鋁罐(儲存硫酸60t)有一小口徑鋁管接頭需要更換, 見圖1,但由于鋁罐體積大、鋁板較厚(δ=20mm),而更換的鋁管接頭管徑細且?。é?38mm×6mm),施焊十分困難,成了焊接棘手難題。
1.前兩次焊接失敗的原因分析
該罐體(已按要求,徹底清洗干凈)鋁管接頭先后請人焊過兩次,都沒有成功,經分析有以下原因:①純鋁熔點為658℃,但又有較高的熱容量和熔化潛熱,散熱比較快,因此在熔化時所需要的熱量也較高;②罐體的鋁板較厚,而鋁管壁厚相對較薄,施焊時罐體一側焊接熱量吸收、散熱較快,在其還沒有達到熔化溫度時,而鋁管一側已經熔化了,甚至燒塌,是造成焊接困難的主要原因;③鋁和氧的親和力強,因此焊接時間越長,生成的氧化膜越多、越厚,也易產生未熔合或熔合不良等焊接缺陷。
提高罐體一側的焊接溫度,使罐體與鋁管接頭焊接溫度達到平衡,做到同時熔化,并與焊絲熔化良好,才能形成質量好的焊縫,同時在保證熔合良好的情況下,運用熟練而精湛的焊接操作技能,并盡力提高焊接速度也是保證焊接質量的關鍵。
2.焊前準備
2.1 選用WSE-500型方波交直流氬弧焊機,交流施焊。
2.2 選用抗裂性較好的Φ3mm絲311鋁硅焊絲。
2.3 氬氣純度應≥99.99%。
2.4 用角向磨光機將罐體接口處與鋁管插入處氧化層打磨干凈,露出金屬光澤。所用焊絲也要經細砂布擦拭,并用干凈白棉布擦拭干凈,待用。
3.施焊
3.1 預熱
在鋁罐體接口周圍200mm處用氧-乙炔火焰加熱,加熱的溫度250~300℃, 判斷溫度的辦法是:在鋁件表面預熱處用黑色鉛筆劃幾道,當鉛筆的線條顏色與鋁表面的顏色相近時,說明預熱溫度已基本達到,立即將鋁管插入, 對好尺寸從管接頭的底部直接進行焊接(為加快焊接速度,不用定位焊), 同時用氧-乙炔火焰繼續預熱,防止預熱溫度下降,直到整個焊縫焊完為止。
3.2 焊接參數
焊接第1層(第1道)焊縫時,從管接口的“6點”處(仰焊位)起弧, 焊槍噴嘴的角度為40°~45°。
焊接過程中基本保持這一角度。形成熔池后,焊槍要輕微左右擺動,并及時在熔池的邊沿填送焊絲,當看到焊絲與罐體及鋁管的夾角熔合良好時,就應及時退出焊絲,焊槍要往前跟進,形成一個熔池,再恢復上述動作,即再熔化→焊槍后移→填絲→退絲→焊槍前移……就這樣一個熔池壓一個熔池往上焊接,完成半圈的焊接, 后半圈的焊接與前述一樣,需要強調的是:①焊接中不管是填絲、退絲,焊絲的端頭應始終在氬氣保護氛圍內;②焊槍噴嘴的角度應隨管的曲率變化而變化,熄弧、引弧均不能抬起焊槍, 保護熔池,不受外界空氣的侵入,防止氣孔產生;③施焊時,要注意觀察熔池形狀和溫度,及時填送焊絲,與焊槍運動要配合默契,方能獲得成形良好、無氣孔、熔合良好的焊道;④在保證熔合良好的情況下,焊接速度應盡量快;⑤接頭時,焊槍應往后10 mm處引弧,待焊道熔化,形成熔池后, 再前移焊槍,填送焊絲,防止未熔合現象發生。
第1層焊縫焊完后,第2層第2、3 道焊縫就相對容易一些。施焊時焊槍角度與焊接第一層第1道時基本一樣,但值得注意的是焊接第2道焊縫時,要著重鋁管與第1道焊縫熔合好,焊第3道焊縫時要著重第2道焊縫與鋁罐本體的熔合良好,特別要提醒的是第2道與第3道焊縫中間要搭接過渡好,才能促使外觀成形良好,保證焊接質量。還要強調的是不論哪一道的焊接,都要防止“打鎢”現象的發生,如有發生必須及時清理,并更換鎢極或修磨鎢極端頭后,方能進行繼續焊接,同時不管哪一道焊縫,出現“焊接費勁”(不熔合現象)時,說明預熱溫度已低,要待預熱溫度上升后,再繼續施焊,否則就會“夾生”,造成未熔合缺陷的發生。